争取到2035年,我国全面建成石化强国。
(资料图)
“我国石化行业已经迈入由大变强的新发展阶段,担负着保障粮食、能源、资源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,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全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重任。要注重高端化、集约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发展,推动安全发展、培育一流企业、加快人才培养,稳中求进,推进新型工业化,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。”在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办的2023年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。
会上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向全行业发出《建设世界石化强国行动倡议》,提出争取到203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和自主品牌,部分大宗石化产品、基础化工原料、传统精细化工行业率先进入强国行列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石化强国。
主要石化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
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指出,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,已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。“行业经济发展总量迈上了新台阶,在能源保障能力上彰显了新担当、产业结构调整上展现了新作为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,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呈现了新格局。”李云鹏说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760家,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.56万亿元、同比增长14.4%,再创历史新高。实现利润总额1.13万亿元,连续两年保持在万亿元以上。2022年,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9.18亿吨/年,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675万吨/年,均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和乙烯大国。
“‘十四五’以来,国内石化和基础化工产业规模化、一体化、大型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。烯烃、芳烃、聚烯烃、聚碳酸酯、钛白粉等产品仍处于扩产高峰,产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主要石化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。”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表示。
会议同期发布的《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》指出,目前我国乙烯行业仍处于扩能高峰期,预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约7000万吨/年,产量将达到约5800万吨,基本可实现自给。对二甲苯(PX)自给率由2021年的61.3%提高到70.2%,预计2025年底我国PX产能将超过4600万吨/年,自给率进一步提升。
产品供应能力提升的同时,石化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调整,加快向高端化、精细化、专业化迈进。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化工新材料产能超过4500万吨,产量超过3100万吨,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,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20%。
加快创新能力建设
在李云鹏看来,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把准内涵、统筹推进、全面落实,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、创新发展、改革管理等各环节、各方面。
“从横向上看,我们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,在生产效率、经营质量、科技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,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,全力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。”李云鹏表示。
《建设世界石化强国行动倡议》指出,与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,我国石化行业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、高端产品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,行业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、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。
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核心技术的创新,全行业高端化、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核心技术的创新。”孙伟善表示,“行业要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当务之急,集中目标和优势力量,努力发展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新能源、化工新材料、高性能、高端产品制备技术,支撑产业结构转型。”
李云鹏还表示,科技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。“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全方位开展合作,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,加大科技投入力度,加快突破一批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‘卡脖子’技术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,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动力变革。”
实现目标需多方聚力
《建设世界石化强国行动倡议》描绘了2035年石化强国建设愿景,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、产业链自主可控、盈利能力稳步增强、绿色水平不断提升、管理水平持续提升、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
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将全力搭平台、建机制、促合作,营造良好发展环境、加强产业链协同、提升行业创新能力、扩大对外交流开放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,共同写好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答卷。”李云鹏说。
协会之外,各大企业也在行动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、中科院院士谢在库表示,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把氢能作为推进企业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,将携手各方加快关键技术攻关,加大产业布局力度,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、引领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再做新贡献。
此外,中国石化陆续成立了多个新材料公司,发力新材料技术研发。早在2020年9月,中国石化就与天津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计划投资603亿元建设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,项目包括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/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、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、光伏新能源等11个重点项目。
中国石油也不例外。2021年底,中国石油迪拜研究院、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石油(上海)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。此外,中国石油日本新材料研究院也于去年10月正式揭牌,瞄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材料创新高地目标发力。
文 | 本报记者 李玲
End
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!
编辑 | 李泽民
下一篇:最后一页
记者从北京市有关部门获悉,北京长峰医院“4·18”火灾事故伤病员转运入院后,北京市紧急成立现场医疗救治
老里:相信恩比德本有可能被驱逐但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准备好G4,哈登,老里弗斯,76人队,美国篮球,乔尔·恩比德
开春后,大家对于服装的选择越来越时尚和大胆,脱去了厚外套和棉服,在穿搭时会更着重的关注款型设计问题,
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22日在第二届中国资本市场公益论坛上表示,期货行业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,立
X 关闭
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由大变强阶段
夏士莲沐浴露含会过敏物质_夏士莲沐浴露怎么样
冲上热搜!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“鸭”
【聚看点】兰德尔谈麦迪逊花园主场气氛:这是我所期望的 我们从中汲取能量
美媒列出生日之夜得分最高的6次,詹姆斯独占2次
X 关闭
上海嘉定体育馆隔离救治点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顺利“出院”
千里支援显真情 安徽六安捐赠的100余吨新鲜蔬菜抵沪
缉毒英雄蔡晓东烈士安葬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
多方合作推动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
海口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